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关于《班主任》的回忆(1/7)

本站新(短)域名:ddshuwu.com

关于《班主任》的回忆

在由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与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卷中,第613页,由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杜维?福克ma执笔的《1976年和“伤痕文学”的chu现》一节里,他这样说:“在新作家里,刘心武是第一个批判xing地chu2及‘文化大革命’的不良后果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班主任》(1977年)引起了全国的注意。他涉及了‘文化大革命’给作为其受害者的青年人正常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综合后果。”在第800页,由加州大学东方语言学教授sai瑞尔?伯奇执笔的《mao以后的时代》一节里,则说:“‘伤痕文学’的第一次表lou,也是实际上的宣言,应推刘心武1977年11月发表的《班主任》。书中的那位中学教师,是个刘在后来的几篇小说中也写到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和受人喜爱的人wu。那位老师所讲的故事本shen并没有什么戏剧xing,但仅寥寥数笔就勾勒chu几个互成对照的青年形象。一个是‘四人帮’时期遗留下来的失足者,那位老师不顾同事们的怀疑,为他恢复名誉。但这个失足者倒不成问题,问题chu在那个团支书思想受到蒙蔽,甚至比那个小捣dan都不开窍,但她热情很高,而且动不动就天真地把自己看也没看过的文学作品斥为yin秽读wu。相比之下第三个学生就是个被肯定的人wu了,在整个动luan期间,她的家ting环境保护了她的心灵健全,因为她家书橱里还继续放着托尔斯泰、歌德、茅盾和罗广斌的作品。”然后又说:“刘心武向来是正脱颖而chu的一代青年作家雄辩的代言人…”接着引用了我在1979年11月四次文代会上的一段发言,又说:“在运用短篇小说的技巧上,刘心武进展很快。1979年6月他发表了《我爱每一片绿叶》,这篇故事成功地将隐喻、戏剧xing的事件和复杂的时间结构,全burong合进长留读者心中的人wu描写里,描写了一个才华横溢而又遭受迫害的怪癖者。故事中心意象是主人公藏在书桌中的一张女人的照片…刘心武将藏匿的照片这一象征wu,chu2目惊心地暗喻为知识分子的‘自留地’…在中国这样一个环境中,这真是一个可能引起爆炸的想法。”(译文引自上海人民chu版社1992年10月第一版)引用这些“洋鬼子”的话,确实不是“崇洋媚外”而只是为了简便地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班主任》这篇作品,产生于我对“文化大革命”的积存已久的腹诽,其中集中ti现为对“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qiang烈不满。

(2)这篇作品是“伤痕文学”中公开发表得最早的一篇。

(3)人们对这篇作品,以及整个“伤痕文学”的阅读兴趣,主要还不是chu于文学xing关注,而是政治xing,或者说是社会xing关注使然。

(4)这样的作品之所以能引起轰动,主要是因为带tou讲chu了“人人心中有”却一时说不chu或说不清的真gan受,也就是说,它是一篇承载民间变革xing诉求的文章。

(5)这样的作品首先是引起费正清、麦克法夸尔等西方“中国问题专家”――他们主要是研究中国政治、社会、历史――的注意,用来作为考察中国社会政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zhong资料,这当然与纯文学方面的评价基本上是两回事儿。

(6)就文学论文学,《班主任》的文本,特别是小说技巧,是cu糙而笨拙的。但到我写《我爱每一片绿叶》时,技巧上开始有进步,到1981年写作中篇小说《立tijiao叉桥》时,才开始有较自觉的文本意识。

《班主任》的构思成熟与开笔大约在1977年夏天。那时我是北京人民chu版社(现北京chu版社)文艺编辑室的编辑。1961年至1976年是北京十三中的教师,从1974年起被“借调”离职写作,1976年正式调到北京人民chu版社当文艺编辑。《班主任》的素材当然来源于我在北京十三中的生命ti验,但写作它时我已不在中学。chu版社为我提供了比中学开阔得多得多的政治与社会视野,而且能更“近水楼台”地摸清当时文学复苏的可能xing与征兆,也就是说,可以更及时、有利地抓住命运给个ti生命提供的机遇。

写《班主任》时,作为文艺编辑室的编辑,我分工抓长篇小说,当时手里比较成熟的稿子有两bu,一bu是前面提到的《雅克萨》,另一bu是两位农民作者合作的,写农村修路的《大路歌》。他们的稿子生活气息nong1烈,文字也活泼liu畅。虽说1976年10月打倒了“四人帮”但1977年2月7日,当时的最高领导人通过“两报一刊”的社论明确提chu:“凡是mao主席zuochu的决策,我们都jian决维护;凡是mao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两个凡是”决定了还得qiang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当然也不能否定“文化大革命”我们编辑bu对稿子的取舍,也就不能不以此为准绳,这可难为了我这个责编和两位作者――我们必须使稿子里有阶级敌人搞破坏,还得歌颂“文化大革命”可他们那里修路,实在并没有阶级敌人搞破坏,于是我chu差到他们所在的农村,跟他们翻来覆去地编造阶级敌人破坏的故事,可是怎么也编不圆。结果,这bu书稿到tou来没能chu版。与《雅克萨》作者谢鲲的接chu2,使我gan到我们那一代人必须抓jinzuo事(1977年我35岁,已不能算是很年轻了);编《大路歌》的失败,使我产生chu弃瞎编、写真实的求变革的想法。

1977年夏天我开始在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